-
关于举办中德心身医学与心理治疗 广州培训班(第三期)的通知 (第二轮通知)
在整体医学模式下,临床医生的心身医学技能、医...
- 中国康复医学会精神卫生康复...
- 2020年广东省精神科病历质量...
- 睡眠障碍与代谢疾病、神经退...
-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召开2020年...
- 7年8进林芝,夯实西藏精卫 ...
-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精神...
- 加强国际学术交流 促进医院...
- 精卫中心“组团式”援助西藏...
- 2019年广东省精神卫生工作推...
- 广东省促进社会心理服务行业...
- 缅怀先烈 致敬英雄——精卫...
- 精卫中心获批全国抑郁症诊疗...
- 省精卫中心获省卫健委授牌 ...
- 健康睡眠,益智护脑 ——省...
- 省精卫中心开展首期“PBL临...
- 陶冶爱国情操,勇担强国使命...
- 2018年全省精神卫生项目办会...
- 全省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骨干培...
- 中心成功举办第二届省综合医...
- 援藏升级版,“输血”变“造...
- 国际著名精神卫生专家来中心...
- 中心成功举办首届广州国际生...
- 关注“双心”——杜克大学蒋...
- 踏寻先辈足迹,感受伟人光辉...
- 健康心理,快乐人生 ——第...
- 省精卫中心选手荣获“愈见未...
- 砥砺前行,敢为人先 ——“...
- 联合国国际麻醉品管制局第一...
- 百尺竿头,质量先行 ——精...
- 精神卫生中心党支部举办“英...
- 省精卫中心顺利举办2018年广...
- 广东省医院协会精神卫生管理...
- 广东省精神卫生信息系统培训...
- 我中心专家柔性援疆——赴喀...
- 粤藏风雨同行 共育精神格桑...
- 伦敦国王学院及Maudsley医院...
- 精卫中心成功举办全国巴林特...
- 关注“双心”——杜克大学蒋...
- 精卫中心成功举办创伤后应激...
- 今夜不再无眠——省精神卫生...
- 边疆遥相应,助力精卫世界睡...
- 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荣获201...
- 福建省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建设...
- 2020年广东省精神科病历质量...
- 精卫中心贾福军教授荣获“第...
- 精卫中心党小组联合活动---...
- 我院精卫中心党支部开展党建...
- 广东省医院协会精神病医院管...
- 心理健康,社会和谐 ——广...
- 四年五进藏,精卫进行时 --...
- 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组织全省...
- 广东-墨尔本社区精神卫生工...
- 精卫中心成功举办第一届广东...
- 精卫中心成功举办第一届广东...
- 全省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考核...
- 全省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考核...
- 2017全省精神卫生工作会议暨...
- 精卫中心在珠海主办 2017年...
- 从心出发,以人为本理解医患...
- 蒋蔚教授为精神卫生中心带来...
- 精卫中心贾福军主任荣获中国...
- 世界睡眠日义诊 诺鲁孜节送...
- 精卫中心举办世界睡眠日系列...
- 两岸四地齐聚首,共创精神医...
- 省精卫中心在罗定市第三人民...
- 广东省代表队斩获全国“严重...
- 精神卫生中心成功举办“临床...
- 省精神卫生中心成功举办“第...
- 省精神卫生中心举办心理测量...
- 贾福军当选为第四届广东省医...
- 精卫中心联合墨尔本大学举行...
- 精卫中心举办第十届广东省精...
- 精卫中心成功举办“精神病人...
- 精卫中心举行双相障碍专题研...
- 纪念5.12国际护士节暨“善终...
- RANZCP精神科大会邀请精卫中...
-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郝伟教授...
- 我院精神卫生中心获孤独症临...
-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国强...
- 我院精神卫生中心荣获 “中...
- 建精神卫生守护平台,让精神...
- 开拓创新,强化管理!
- 第五届全国临床心理科建设与...
- 我院精神卫生中心专家担任中...
- 精神卫生中心成功举办 “第...
- 2015年两岸四地精神医学学术...
- 北大六院唐宏宇教授应邀到精...
- 全省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
- 国家重托 责任重大 ----精神...
- 筑巢引凤、深化合作,我省精...
- 广东-墨尔本社区精神卫生工...
- 精卫中心林勇强、谢永标分别...
- 精卫中心应急管理科第一时间...
- 精神卫生中心在中国医师协会...
- 健康中国、阳光心灵 ——20...
- 美国杜克大学蒋蔚教授再次访...
- 2015年世界睡眠日中国主题发...
- 澳洲专家应邀到我院精卫中心...
-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代表团访...
- 西藏林芝地区人民医院党政领...
- 做大心理科建设与发展 专家...
- 精卫中心成功举办“第七届国...
- 法国里昂大学睡眠专家林建生...
- 【接力援疆】精卫中心首次在...
- 心理健康、社会和谐,精卫中...
- 墨尔本大学与精卫中心签署合...
- 讲授结合、思维启发,杜克大...
- 援藏工作新突破 精神卫生填...
- 澳大利亚创伤后精神卫生中心...
- 省卫计委陈祝生副主任一行调...
- 广东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
- 广东-墨尔本多次合作 联手...
- 飞行巾帼英雄被睡眠困扰 医...
- 张斌获中国睡眠研究会年度杰...
- 卫生部疾控局王斌副局长一行...
-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精神卫生...
- 省卫计委彭炜副主任一行到我...
- 蒋蔚教授访问我精神卫生中心...
- 2014年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
- 我精神卫生中心贾福军主任被...
- 英文沙龙报道
- 2014年3月份多动症专家讲座
- 13年卫生日宣传X展架
- 精神心理分析费用高:一小时...
- 心理治疗师严重不足
- 研究:半数人将心理问题理解...
- 中国医院协会精神病医院管理...
-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精...
二孩时代:高效陪伴,父母的爱需要学习
https://mp.weixin.qq.com/s/zC4tdQEthtVJy1l3ecXOGg 【2018-09-13】
在计划生育的年代里,家家户户响应国家政策,未敢逾越雷池半步。但是几千年文化沉淀下来的传统依然流淌在血液中,许多家庭依然期盼着子嗣的传承,生命的延续。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不少的“单独”家庭也正积极的为了圆自己的“二孩”梦而作准备。
新生命的诞生对于“二孩”家庭来说是件令人欣喜若狂的事,这时的父母在照顾孩子方面多了一份经验,少了一份焦虑,本说应该更能体会到幸福。但当他们沉浸在喜悦过程中,却突然发现家里原本乖巧的“大宝”逐渐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比如说被老师投诉上课不专心、与同学打架、脾气变得倔强等,这让父母感到十分无助,甚至忍不住责备“大宝”。结果问题非但没有解决,反而变本加厉,甚至出现“大宝”欺负“小宝”的状况。如果这些问题一直没有得到重视以及积极的处理,“大宝”很容易出现情绪障碍与偏差行为,比如:抑郁、焦虑、对立违抗、自伤行为等。为何家庭中会频繁出现这样的景象?
并不是每个孩子对于“小宝”的到来都有相同的反应,这主要取决于孩子的个性特点以及亲子关系是否建立得足够好。有些孩子比较敏感,加上父母没有给予充分的心理滋养让他/她体验到无条件的接纳、安全感、价值感等,那么孩子就比较容易出现上述的问题。如何让“大宝”和”小宝“和睦相处,反而成了”二孩“家庭最头疼的事情。
今天我们就请来了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咨询与治疗门诊专家杨静静心理治疗师为家长朋友解答一下这方面的困扰。
儿童与青少年期正是建立安全感与价值感的关键时期,安全感指的是父母或者主要养育者能及时回应孩子的需要并给予充分的情感安抚,通过这样的回应,孩子信任自己是值得被爱的,逐渐发展出信任自己、他人以及世界的能力。价值感指的是一个人对自我的认可程度与信任度。拥有高自我价值感的孩子,他们的内心是重视自己并信任自己是有价值的。这样的孩子有比较好的“心理韧性”,不管遇到什么挫折,他们都能很快从失败中站起来,有信心面对困难。如果父母没有给予“大宝”足够的心理营养让孩子体验到安全感和价值感,那么他/她很容易出现情绪问题、行为问题、人际关系的问题。
如果你想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就需要多花一些心思去了解孩子内在需要什么以及如何给予心理营养。
首先,父母自己需要情绪稳定。有些父母遇到压力时,情绪容易变得十分焦躁不安,又或是郁郁寡欢。如果我们自己都无法拥有稳定的情绪,又怎能要求未成年的孩子可以控制好情绪呢?孩子是家庭的记录者,他们敏锐的观察着家庭中发生的事,特别是父母遇到问题时的反应,孩子会把一切印在脑海并尝试模仿。不妨想想当你对孩子大吼大叫时,他/她是不是和你一样?
父母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并不代表只能在孩子面前露出笑脸而不能有其他情绪。我们与孩子沟通时,对方听到得语言信息只占少部分,而非言语信息,包括:声调、肢体动作、面部表情实际上更容易让孩子“听”进心里。所以不要以为你笑着对孩子说你没有生气,孩子就会信你,他们早就从你紧锁的眉头,拔高的音调中感受到你的愤怒了。想成为情绪稳定的父母,你需要有良好的自我觉察能力,觉察到自己此刻的感受以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感受,你能意识到这些情绪可能与自己过往的伤痛有关,与孩子无关。同时,你能管理好自己的反应,而不是用指责或打骂的方式。如果你留意到自己的情绪容易失控,那么请教专业心理治疗师也是不错的选择。
其次,夫妻之间需要建立良好的关系。这意味着夫妻彼此有足够的亲密度。亲密度越高的夫妻,其孩子越感到安全;常常争吵或者冷言相对的夫妻,会让孩子一直处于紧张的氛围,这样的孩子容易与别的同龄孩子起冲突,不善于与人交流,又或者无法独立。同时,夫妻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同盟”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必然遇到育儿观点不一致的情况,这对夫妻来说是很大的挑战,究竟听谁的,谁说了算?这很考验他们能不能有成熟的应对问题的能力去处理不一致,有没有协商与妥协的能力。假如长期无法达成一致而导致关系冲突,孩子就会产生困惑,不知道究竟应该听谁的。甚至有的时候,父母要孩子来选择靠哪边站队,这并不利于孩子成长。对于孩子而言,父母都是至爱的人,必须要从中选择一位,那是非常残酷的。孩子无形中成为了婚姻的“牺牲品”。
第三,学会倾听孩子的感受。当父母能做到情绪稳定,并且经营着良好的婚姻关系,就等于给了孩子安全的港湾。这时候,如果孩子出现问题,我们就能更全身心的去面对,能静下心来了解孩子的内心状态。在孩子遇到问题时,父母可以:
(1)带着尊重与关心的态度与孩子做连结,可以试试这样开始:“我留意到你有些不愉快,你愿意和我说说吗?”,如果孩子愿意谈论,就可以。
(2)帮助孩子识别情绪,是难过?生气?害怕?或是别的感受。如果孩子不愿意谈论,我们需要尊重他/她,再找合适的时机去沟通,而此刻更多的是陪伴,有时仅仅是陪伴就具有很大的支持力量。
(3)不管孩子表达任何的感受,你能全然的接纳,不加以评判。不要对孩子说“你不应该伤心”、“你不应该愤怒”这样的话语。所有的情绪都是需要被“看见”才能得以释放。如果父母与孩子之间拥有较好的关系,那么孩子就知道不管自己有任何的感受,都能向父母倾诉,这并不是出于“你是我的父母,我必须对你说”,而是“因为我信任你,不管我有怎样的感受,你都会全然的接纳我”。
(4)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记得在此刻,也不要加以评判。很多家长最常对孩子说:“你不应该这样想啊,你这样想就错了”,当你加入自己的评判时,沟通变得很难进行下去。你可以去了解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想法,多去聆听他们的需要。
第四,有界限的回应需求。如果我们能多一些了解孩子的感受与需要,就可以积极的回应他们的需求,让孩子更好的感受到爱。但这并不是说无条件满足孩子所有的需求,重要的是让孩子知道父母是无条件爱他/她这个人。如果有些需求是不利的,或者某些行为是不恰当的,父母需要向孩子表明界限。例如:孩子出现打人的行为,父母需要明确指出这种行为是不恰当的,并引导合理的行为方式。在生活中常出现的情况是,父母在平日里并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心理营养,那么在遇到问题时直接表明界限,就会事倍功半。所以会出现很多家长抱怨说:“我都不知道跟他/她讲了多少次了,但总是不听我的”。若你也遇到这种情况,你需要反思自己与孩子的关系是否建立得稳固,孩子是否把你看成是最信任的人。
第五,给予每个孩子与父母相处的时间。 “小宝”的到来必然与“大宝”产生竞争关系。父母并非完美的人,不管内心有多想做到一碗水端平,但也无法将所有事情做到完美。就像你无法保证每天都能给予孩子们同样质量的拥抱或者同样数量的目光注视,因此竞争是无法避免的。假如父母能够很好的处理与每个孩子的关系,就会帮助他们建立起良性竞争,这是有益的。他们会在这种关系中有更多的学习,能为将来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反之,如果父母处理不好亲子关系,就容易引发恶性竞争,比如孩子之间彼此“欺负”。
每个孩子内心都是希望能得到父母足够多的陪伴。事实上,我们很难做到把时间与精力均匀的给到每个孩子,更常见的是其中一位孩子得到的关注比较多。这就需要父母协调好,让每个孩子都有与父母相处的时间,比如说:在“小宝”有亲人照顾的前提下,父母安排单独的时间和“大宝”做一些他/她感兴趣的事,让孩子能够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
总而言之,陪伴的时间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给予孩子高效的陪伴。
作为父母,我们总想把最好的送给孩子以此来表达我们的爱。当我们给予孩子我们认为是最好的,对于孩子而言是否也正是他们最需要的呢?家,本就是表达爱、感受爱的修炼场。在家庭中“爱”毋庸置疑,但如何能让对方更好的接收到我们的爱,却是需要学习的。我们需要成为安全的父母才能让孩子有乘风破浪的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祝愿每个家庭里的宝宝们永远相亲相爱。
(本期图片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撰文:杨静静
编辑:陈志远
审核:尹 平 姜美俊
校对:杨 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