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组织全省精防机构人员赴浙江省、北京市交流学习
【2017-08-03】
为全面提升广东省、市精神卫生项目办人员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治疗、康复和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质量和水平,2017年7月24-29日,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组织全省21个地市及顺德区精防机构负责人和业务管理员、数据质控员共43人赴浙江省、北京市交流学习。此次交流学习主要内容为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经验、院内外康复服务模式和省级精神卫生信息平台建设。
“把握机遇,开拓资源,明确责任”是广东学员们杭州之行的最深体会。浙江省充分把握“G20峰会”、迎接“2020年亚运会”等契机,发动力量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工作。2016年的G20峰会期间,浙江政府临时设立了43个康乐中心,对新发现病情不稳定和弱监护患者进行收治。在精神障碍患者保障方面,通过综治、公安、卫生、民政、残联等多个部门共同出台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各项保障政策,从医疗救治、生活救助、康复服药等全方位提升患者保障力度;同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病人病情稳定出院后按“谁送治,谁接收”,减少了长期住院病人滞留情况,极大的提高了医疗卫生资源的利用率。长期以来,浙江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十分注重各部门的分工协调和主动履职,在浙江的精神卫生工作实践中,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卫生和残联两部门通力合作创建杭州、嘉兴、湖州等康复试点,大力推广二代抗精神病药物,使得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服药率、规律服药率大大的提高。许多学员表示,这种做法对提高我省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药率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据介绍,杭州市在院外康复工作方面,根据杭州市《仁爱家园管理办法》,由街道提供场地,残联负责资金,将仁爱家园(工疗站)作为事业单位登记,将其纳入残联、民政及卫生的绩效考核中,政府每年补助工疗站5万元,水电气按照非经营收费,工疗产品免税并且优先政府采购,配备专兼职的精神科医师对康复患者进行康复指导。杭州市西湖区古荡街道工疗站、下城区潮明街道康复会所,在当地残联的支持下,通过街道创投项目、社会资本引进等多种形式,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提供了个性化、自主化、多元化的社区康复服务。
北京市海淀区创新的由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医院-社区全程自助化精神康复链”铺就了精神病患者的回家之路。让患者从封闭式的住院治疗期(康复中心)过渡到开放式的院内康复(开放病房),再过渡到家庭式的居家康复(康复园),最后回到自主式的社区康复(日间照料站),形成一个有效的全程自助化的精神康复链,实现了让康复患者有人陪伴、有事可干、有钱可赚、有家可回。院内康复通过设置工作岗位、模拟家庭、购物超市等场景,正常地读书看报、唱歌学习、进行体能训练,不仅可以做简单的手工,还可以操作复杂的机器、拿起刀子下厨做菜。西城区每年定期组织策划严重精神障碍康复者文艺表演、团体志愿者服务及出游活动,这种服务他人、娱乐大众、传播欢乐的团体康复服务,既锻炼了康复者的团体协作能力,又培养了主动奉献精神,让广大接受服务的精神障碍康复者“去标签化”,卸掉包袱投入到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
此次浙北之行,行程紧凑,学习安排紧密,但学员纷纷表示通过这次交流活动,拓展了精神卫生工作视野,领略了发达地区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更加清晰的认识到广东精神卫生工作与浙北地区的差距,热切盼望能将浙—北地区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做法引进广东、开花结果,同时也衷心的希望能有更多类似的机会到先进地区取经学习。
我们坚信,通过不断吸取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结合广东本土实际,努力探索、丰富和发展精神卫生服务新内容、新模式,一定能走出一条具有广东特色的精神卫生强省之路。
文——陈志远、谭文艳
图——林海程、陈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