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举办中德心身医学与心理治疗 广州培训班(第三期)的通知 (第二轮通知)
在整体医学模式下,临床医生的心身医学技能、医...
- 中国康复医学会精神卫生康复...
- 2020年广东省精神科病历质量...
- 睡眠障碍与代谢疾病、神经退...
-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召开2020年...
- 7年8进林芝,夯实西藏精卫 ...
-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精神...
- 加强国际学术交流 促进医院...
- 精卫中心“组团式”援助西藏...
- 2019年广东省精神卫生工作推...
- 广东省促进社会心理服务行业...
- 缅怀先烈 致敬英雄——精卫...
- 精卫中心获批全国抑郁症诊疗...
- 省精卫中心获省卫健委授牌 ...
- 健康睡眠,益智护脑 ——省...
- 省精卫中心开展首期“PBL临...
- 陶冶爱国情操,勇担强国使命...
- 2018年全省精神卫生项目办会...
- 全省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骨干培...
- 中心成功举办第二届省综合医...
- 援藏升级版,“输血”变“造...
- 国际著名精神卫生专家来中心...
- 中心成功举办首届广州国际生...
- 关注“双心”——杜克大学蒋...
- 踏寻先辈足迹,感受伟人光辉...
- 健康心理,快乐人生 ——第...
- 省精卫中心选手荣获“愈见未...
- 砥砺前行,敢为人先 ——“...
- 联合国国际麻醉品管制局第一...
- 百尺竿头,质量先行 ——精...
- 精神卫生中心党支部举办“英...
- 省精卫中心顺利举办2018年广...
- 广东省医院协会精神卫生管理...
- 广东省精神卫生信息系统培训...
- 我中心专家柔性援疆——赴喀...
- 粤藏风雨同行 共育精神格桑...
- 伦敦国王学院及Maudsley医院...
- 精卫中心成功举办全国巴林特...
- 关注“双心”——杜克大学蒋...
- 精卫中心成功举办创伤后应激...
- 今夜不再无眠——省精神卫生...
- 边疆遥相应,助力精卫世界睡...
- 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荣获201...
- 福建省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建设...
- 2020年广东省精神科病历质量...
- 精卫中心贾福军教授荣获“第...
- 精卫中心党小组联合活动---...
- 我院精卫中心党支部开展党建...
- 广东省医院协会精神病医院管...
- 心理健康,社会和谐 ——广...
- 四年五进藏,精卫进行时 --...
- 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组织全省...
- 广东-墨尔本社区精神卫生工...
- 精卫中心成功举办第一届广东...
- 精卫中心成功举办第一届广东...
- 全省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考核...
- 全省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考核...
- 2017全省精神卫生工作会议暨...
- 精卫中心在珠海主办 2017年...
- 从心出发,以人为本理解医患...
- 蒋蔚教授为精神卫生中心带来...
- 精卫中心贾福军主任荣获中国...
- 世界睡眠日义诊 诺鲁孜节送...
- 精卫中心举办世界睡眠日系列...
- 两岸四地齐聚首,共创精神医...
- 省精卫中心在罗定市第三人民...
- 广东省代表队斩获全国“严重...
- 精神卫生中心成功举办“临床...
- 省精神卫生中心成功举办“第...
- 省精神卫生中心举办心理测量...
- 贾福军当选为第四届广东省医...
- 精卫中心联合墨尔本大学举行...
- 精卫中心举办第十届广东省精...
- 精卫中心成功举办“精神病人...
- 精卫中心举行双相障碍专题研...
- 纪念5.12国际护士节暨“善终...
- RANZCP精神科大会邀请精卫中...
-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郝伟教授...
- 我院精神卫生中心获孤独症临...
-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国强...
- 我院精神卫生中心荣获 “中...
- 建精神卫生守护平台,让精神...
- 开拓创新,强化管理!
- 第五届全国临床心理科建设与...
- 我院精神卫生中心专家担任中...
- 精神卫生中心成功举办 “第...
- 2015年两岸四地精神医学学术...
- 北大六院唐宏宇教授应邀到精...
- 全省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
- 国家重托 责任重大 ----精神...
- 筑巢引凤、深化合作,我省精...
- 广东-墨尔本社区精神卫生工...
- 精卫中心林勇强、谢永标分别...
- 精卫中心应急管理科第一时间...
- 精神卫生中心在中国医师协会...
- 健康中国、阳光心灵 ——20...
- 美国杜克大学蒋蔚教授再次访...
- 2015年世界睡眠日中国主题发...
- 澳洲专家应邀到我院精卫中心...
-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代表团访...
- 西藏林芝地区人民医院党政领...
- 做大心理科建设与发展 专家...
- 精卫中心成功举办“第七届国...
- 法国里昂大学睡眠专家林建生...
- 【接力援疆】精卫中心首次在...
- 心理健康、社会和谐,精卫中...
- 墨尔本大学与精卫中心签署合...
- 讲授结合、思维启发,杜克大...
- 援藏工作新突破 精神卫生填...
- 澳大利亚创伤后精神卫生中心...
- 省卫计委陈祝生副主任一行调...
- 广东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
- 广东-墨尔本多次合作 联手...
- 飞行巾帼英雄被睡眠困扰 医...
- 张斌获中国睡眠研究会年度杰...
- 卫生部疾控局王斌副局长一行...
-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精神卫生...
- 省卫计委彭炜副主任一行到我...
- 蒋蔚教授访问我精神卫生中心...
- 2014年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
- 我精神卫生中心贾福军主任被...
- 英文沙龙报道
- 2014年3月份多动症专家讲座
- 13年卫生日宣传X展架
- 精神心理分析费用高:一小时...
- 心理治疗师严重不足
- 研究:半数人将心理问题理解...
- 中国医院协会精神病医院管理...
-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精...
越聪明越焦虑?
【2014-12-31】
越聪明越焦虑?
此文来源: 广州日报广州日报>>2014年12月27日>>B9版 作者: 李文
你是不是更容易感到焦虑?那么这可能意味着你比别人更聪明。加拿大湖首大学的研究者最近发现,如果你有焦虑倾向,你的智商得分也会相对更高。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许明智教授认为,焦虑有适度和病态之分。前者让你有更积极的表现,如果是后者就需要小心了。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心理科余金龙主任看来,在中国社会的转型期,焦虑几乎成了全民性的心理问题,需要的不是侥幸自己更聪明,而是要重视焦虑,早疏导,早治疗。
焦虑多源于追求完美
究竟什么样的人更容易焦虑?“其实,美国著名女心理学家霍妮早指出过,更容易焦虑的人通常有几类:聪明的人,有创造力的人,竞争性强的人,以及经济条件好的人。聪明的人、有创造力的人更容易想到很多不好的可能性。"余金龙说,“焦虑通常跟个性、成长背景关系密切。最普遍、最多见焦虑问题的个性,正是追求完美的个性。这种个性在焦虑患者中非常多见,他们追求卓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永远不满足现状,他们当然大多表现优秀,这也是他们智商测验成绩好的原因之一。其次,还有爱表现,喜欢成为众人中心的表演型个性的人,也容易焦虑。比如很多演员都存在这类心理问题。也有一些控制欲望、依赖性和暗示性比较强的人,也就是容易受人家影响的人,也容易有焦虑。在个性、成长背景之外,还有一类焦虑其实来源于我们对死亡的恐惧。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死亡带来的恐惧和焦虑,因为死亡一定就在前方不远的地方等待着我们,谁也躲避不开。”余金龙如是说。
“全民焦虑”之一:
重男轻女观念引发心理伤害
当下中国,在余金龙看来,几乎是“全民焦虑”的。引起国民焦虑性格以及相关心理健康问题的其实有几个深切弊端和根源,需要我们从文化的根上扬弃。
“首先是重男轻女的问题。在这种家庭出来的男性往往有恋母情结,而女性则多有母亲情结。他们往往在工作、生活、感情和家庭中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和冲突,带来更多的焦虑。这样的家庭对男女都不好,但更伤害女性,尤其是家中排行第二的女儿。但排行第二的女儿一般都特别用功、努力和聪明能干。我曾接诊过一个非常极端的案例。她总是被濒死、要疯掉的感觉突然抓住,还看见身后站着面目可怕的鬼影。治疗中才发现,她的童年很不受父亲喜欢,父亲有一次因醉酒而掐住她的脖子,几乎让她昏死。在我看来,其实是重男轻女思想的鬼魅。受这样集体潜意识伤害的女性,往往成年后更重男轻女,尤其是为亲人长期牺牲和奉献,却得不到相应的感激和回报,心理不平衡所造成的内心冲突是形成她们焦虑的重要原因。”
“全民焦虑”之二:
升学压力大引发“学校恐惧症”
“再者,是溺爱孩子引起的心理健康问题。只有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磨难、挫折,独立承担后果和风险,孩子的内心才更有力量、更有自信。而我们当下家庭的问题是过度保护,这等于告诉孩子外面不安全,孩子内心缺乏安全感也是造成孩子焦虑的重要原因。父母也没有在孩子小时候有意识地进行独立训练或挫折训练。只要是在孩子能承受得起的范围,无论是丢脸、跌倒,还是失败、碰壁,都应该让孩子多经历一些。过去,孩子在初中升高中的阶段比较容易出现焦虑问题,我们称之为‘学校恐惧症’。不愿上学或拒绝上学,或一见到学校就紧张、难受、不自在,甚至全身发抖、晕厥之类。现在,小升初的孩子已经越来越多出现‘学校恐惧症’的问题。现在的孩子内心没有力量,没有自信,没有安全感,而外面的环境竞争又异常激烈。不要以为是笨小孩得这种病,恰恰相反,越聪明的、越懂事、成绩越好的孩子越容易得这种病。” 余金龙说。在他看来,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是父亲为人包容,母亲心态平和,父母之间互敬互谅。言教不如身教。孩子不能包容自己的缺点和不完美,其实是父母没有示范好如何包容所引起的。孩子的个性是从父母那里双向吸收而来的。中国家庭父亲的注意力往往放在外面,陪伴孩子的时间很少,这种父亲角色缺失也是造成孩子焦虑和强迫的重要原因。尤其3岁后,孩子特别需要来自父亲的榜样和力量感。
言语智力水平较高的人更容易反复思虑
容易感到忧心忡忡的人夜里总是辗转难眠,在脑海里反复上演白天所遇事情的那些剧情,设想生活中一切可能发生的最糟糕情况,越想越抓狂。但有可能让他们感到释然的是,容易感到焦虑也标志着他们的智力水平可能更高。最近,据《每日邮报》报道,加拿大湖首大学的研究者对126名大学生进行了认知测试焦虑量表(CTAS)和韦氏智力量表(WAIS)的测评。测试每个被试大学生的焦虑水平、沮丧情绪、社交技能、反思能力和智商等。结果发现容易产生忧虑的学生智商评分大都比较高。
专家指出,焦虑的人会更多考虑过去和将来的事情,且更易朝最坏最负面的方向思考。这使得他们更容易反复重演以及想象一些不好的甚至是灾难性的情节,从而加重担忧、焦虑的情绪。那些言语智商得分更高的人,焦虑问题也更为明显。而操作智力突出的人则更多活在当下,不会一遍遍去再现、描画一些情境。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参与这项研究的126名大学生被试有77%为女性。
记者采访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许明智教授时,他认为,正常适度的现实性焦虑其实对调动个体的心理和生理机能都很有好处,因此能让我们在考试、工作等事务中有更好的表现。但过分的或病态的焦虑则有可能会影响到我们的表达和发挥。有些人天生爱焦虑,属于特质性的焦虑性格,而另外一些是状态性焦虑,比如考试。
女性相对想得更多动得更少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心理科余金龙主任看来,女性确实更容易被焦虑困扰。“女性相对想得更多动得更少。”余金龙笑称,“遇到负面事件,男性可能会通过喝酒、打架、打球来宣泄情绪,女性则更多是想自己哪里做得不对,或得罪了谁,思前想后,越想越糟糕。”
在余金龙看来,加拿大研究者的发现并不算非常新鲜,但是问题却值得我们重视和反思。因为焦虑这种心理问题存在的非常普遍,有时它会以精神上的紧张、担心、恐惧、忧虑、疑病、坐立不安、失眠、厌食或贪食等表现出来(即精神性焦虑),有时也会表现为从头到脚任何部位都可发生的身体不适或疼痛等症状(即躯体性焦虑),却不为我们所意识到。“现在甚至有60%~80%的因为消化道不适来挂专家号的病人,他们其实需要的不是消化科的治疗,而是去看心理医生。我每天能接诊到很多从呼吸科转过来的感到胸闷和呼吸困难的病人。他们的问题很多并非生理的,而是心理的,其中一部分是焦虑所引起的。”
战胜焦虑小贴士
焦虑引发的心理疾病,需要药物、心理治疗相结合,同时也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自我调整。余金龙建议,“药物控制的只是症状。作为自我调整,在饮食上尽量不要喝酒、少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生活要有规律,如果失眠,第二天不要补觉赖床,仍然要坚持按时作息。第三,要让自己忙起来,动起来。做到‘五多’,多做事、多运动、多玩、多些兴趣爱好、多些与人交流;第四,做人做事,享受过程,活在当下,不要只关注结果;第五,‘五不要’,不要对自己要求太高,不要对他人期望太高,不要对社会期望太高,尽量少跟人比较,不要太害羞。害羞造成最典型的症状就怯场,即社交恐惧症;第六,顺其自然。能解决就尽力去解决,要是怎么想办法也解决不了,那就要主动去接受自己的‘无能’,后者更需要力量。”